漫长的孕期,如同春雨绵绵,滋润着期盼的土壤,也拉近了我们与新生命相遇的距离。岁岁的预产期在2025年2月9日。春节我们没有回山西老家,父母从遥远的地方飞来,只为陪伴我们,共同迎接这个小小的奇迹降临。
春节假期从1月27日开始,老婆的产假也紧随其后。父母的到来驱散了冬日的寒意,家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,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。我们都以为,岁岁会像一颗慢悠悠的小种子,在预产期之后才肯破土而出。
2月4日,立春已过,春寒料峭,我还在为即将结束的假期而怅然若失,老婆也开始隐隐不安,往日的轻松惬意被即将到来的阵痛取代,我们都心知肚明,平静的日子不多了。 晚上八点,晚餐后,我们和父母像往常一样玩起了跑得快,笑声在屋子里回荡。九点刚过,我如往常一样躺在床上,甚至还有闲情逸致打开炉石传说。然而,老婆轻声一句 “好像…羊水破了”,瞬间击碎了这份平静。
还好,早早备好的待产包此刻派上了用场。我急忙叫醒父母,手忙脚乱地为老婆穿好衣服。父亲因为晚餐时小酌了几杯,我们最终决定打车前往医院。 出租车在夜色中疾驰,我的心也随之悬了起来,焦急地给朋友们发着微信 “今夜注定无眠”, 指尖冰凉, 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 一遍遍在心里默念 “我要做家里的顶梁柱”。
抵达医院已是夜里十点半,我们直奔住院部。幸好提前预订了单人间,安顿好老婆在临时病房,值班医生和护士迅速开始了检查。我则匆匆赶往急诊挂号,办理入院手续。 “先兆性临产,需要住院观察宫缩情况。” 医生的诊断,让悬着的心稍稍落地。单人病房里,两张病床,两把椅子,椅子展开便是简易的折叠床。父母执意留下守夜,不肯离去。
漫漫长夜,几乎无眠。老婆的疼痛一阵阵袭来,我只能紧挨着她躺在折叠床上,紧紧握住她的手,仿佛这样就能传递一些微薄的力量。 当疼痛加剧时,我会焦急地寻找护士,询问是否需要医生介入。就这样,在焦灼与期盼中,捱到了天色微明的早上七点多。医生查房后告知,可以打麻醉,准备进产房了。 随后,导乐推着病床进了麻醉室,出来的时候老婆比了一个yeah,打趣说麻醉剂真是人类之光。我们匆匆收拾好物品,九点半,老婆被推进了产房待产室。母亲陪同进去,我则奔下楼,购买能量饮料、水果、面包,同时安排大家的午餐。 爽哥的建议突然闪现,我特意为老婆点了一份汉堡,希望她能补充能量,也稍稍慰藉一下紧张的心情。
上午的时间仿佛被加速,同事的玩笑还在耳边回响 “估计下午四点多就能见到宝宝了”。 我也曾天真地以为一切都会顺利,中午,我将老婆心心念念的C98香辣鸡腿堡送进产房,替换出疲惫的母亲,让她稍作休息。 然而,午后,当我在休息室稍作喘息时,助产士神色凝重地告知,胎心率加快,老婆开始发烧。 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 破水已久,我担忧着宝宝是否会被感染;高烧不退,更会消耗老婆的体力,增加顺产的难度。 助产士紧急抽血化验,等待结果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同煎熬。 同时,她们不停地为老婆进行物理降温。 万幸,化验结果排除了感染的可能,老婆的体温也渐渐降了下来。 虚惊一场,却让人更加体会到世事难测。
下午五点多,宫口终于开全。 当老婆被推进分娩室后,助产士却告知,宝宝的胎位不正。 那一刻,我感觉眼前一黑,真是好事多磨…… 经过助产士的努力,胎位终于被调整过来。 晚上七点,紧张的分娩正式开始。 起初,老婆的状态还算稳定,还能勉强和我开几句玩笑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并且难以掌握用力的技巧,体力也迅速流失。 士力架、脉动、红牛轮番上阵,却也难以支撑她巨大的消耗。 八点多,助产士开始呼叫医生,陆陆续续,五六位医护人员进入产房,协助用力。 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,医生评估后,为了尽快结束分娩,减少母婴风险,决定进行侧切。
此刻,我只能无助地站在一旁,心中的焦虑如潮水般涌来。 产房外,父母、岳父岳母、小姨子、同事朋友的关心消息不断涌入手机,我机械地回复着,将最新的情况告知他们。 看着老婆被汗水浸湿的头发,痛苦扭曲的表情,我的心也仿佛被刀割般绞痛。 我深知自己无法替她承受半分痛苦,只能默默祈祷,祈祷一切平安。
21:20分,一声清亮的啼哭,划破产房的沉寂。 岁岁,终于发出了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宣告。 我和老婆喜极而泣,所有的煎熬和痛苦,都在这一刻化为乌有。 护士将小小的他抱过来给我们看,是个男孩,小小的鼻子,像我,脸颊上却带着他妈妈标志性的两个酒窝。 然而,我却顾不上细看宝宝,因为医生们开始忙碌地处理产后出血。 我听到医生说 “宝宝爸爸是O型血,不需要找血源”, 心中五味杂陈, 天下的母亲,真的太伟大了。 护士们为宝宝清洁身体,穿上衣服。 我紧紧握着老婆的手,她疲惫至极,失血让她脸色有一丝苍白,眼睛也快要闭上。 我害怕极了, 不停地和她说话, 不敢让她睡去。 直到医生告知止血成功,开始缝合伤口,我才稍稍放下心来, 这才真正有空, 去看一看, 我们的小小男子汉。
岁岁,出生时体重3750克,身长51厘米,安静地躺在那里,不哭不闹,小小的眼睛已经微微睁开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。 因为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,且生产过程中母亲曾高烧,宝宝需要立即转入新生儿监护室。 推出产房时,在门口看到了焦急等待的父母,他们看到大孙子,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。 我跟随护士将孩子送去监护室,办理各种入院手续,给宝宝拍下了最初的两张照片。 依依不舍地和宝宝告别后,爸妈才打车回家,我在病房继续照顾老婆。 第二天清晨,还需要麻烦父母早早起床,为老婆准备月子里的第一餐: 炒小米稀饭、鸡蛋羹和青菜, 这是老家的传统, 月子第一周, 为了呵护产妇虚弱的脾胃, 小米粥是最温和滋养的选择。
万幸,一切都还算顺利。 就这样, 我,也正式开始了奶爸的生涯。 而此刻, 最想说的, 依然是那句: 天下的母亲, 都太伟大了。
2 条评论
写得好细,恭喜了! 看来你 25 年是闲不下来了哈哈,刚出生的娃可不好带。
恭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