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上次为岁岁动笔,竟已过去了近半年。生活被这个小家伙填得满满当当,时间仿佛被他按下了快进键。每次想坐下来写点什么,总会被他一声清脆的尖叫或是迫在眉睫的换尿布任务打断。趁着国庆假期片刻的安宁,赶紧为我们家这位精力旺盛的“小小探险家”更新一下他的冒险日志。
一、小小探险家上路记
如果说两个月大的岁岁是个静态的“小肉团”,那八个月的他,俨然进化成了一台永不疲倦的地面勘探机。
他的移动方式经历了一场精彩的革命。最初是憨态可掬的“毛毛虫式蠕动”:看到感兴趣的玩具,眼睛瞬间点亮,小手奋力前伸,肚子使劲一拱,用尽全身力气把自己往前弹射。就在快要触及目标的那一刻,他总会偷个懒,上半身“啪”一下砸过去,用脸精准“签收”,那副得偿所愿的得意模样,让人忍俊不禁。
而六七个月时,他突然无师自通,解锁了标准的手膝爬行。那速度,简直像一辆上了发条的小坦克,家里的地板瞬间成了他的专属赛道。你前一秒看他还在床头,一转眼,他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床尾,抬头冲你咧嘴一笑,仿佛在炫耀他的瞬移神功。
就在我们以为他会把“爬”这项技能修炼到极致时,他却给了我们另一个惊喜——毫无预兆地,他会坐了。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,无论在哪个角落,他都能单手一撑,稳稳当当地端坐起来,背挺得笔直,像个小大人一样,淡定地啃玩具或研究自己的小脚丫。
更让我们惊讶的是,他对“站立”这件事近乎痴迷。围栏、床沿、沙发,甚至是我们的腿,都成了他练习站立的绝佳工具。起初还颤颤巍巍,像个刚学走路的小企鹅,谨慎地扶着栏杆。如今,他已经能单手扶着,稳稳站立,冲着围栏外的我们挥舞另一只小手,咿咿呀呀地“打招呼”。
当然,这份成长也带来了小小的“惊吓”。有次午睡,爷爷只是出来做了会儿家务,再进卧室,竟发现他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“越狱”——上半身挂在大床上,下半身还留在拼接的小床里,正努力地往外拱!着实把我们吓出一身冷汗,赶紧找来绳子,把两张床牢牢绑在了一起。
饮食上,岁岁也正式从“纯奶娃”晋升为“小小美食家”。辅食菜单从最初单调的米糊,一路丰富到菠菜、胡萝卜、南瓜泥,最近还喜提了第一口蛋黄。今天,我用浓稠的小米粥代替米粉,他竟吃得风卷残云。水果更是他的心头好,苹果、香蕉、秋月梨轮番上阵。有趣的是,他竟遗传了我小时候的“水果选择本能”——吃香蕉会干呕,那皱着眉头、一脸嫌弃又忍不住想再来一口的表情,简直是我的翻版。
每天我们围坐桌前吃晚饭时,就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“社交时刻”。他端坐在自己的餐椅上,戴着小围兜,双手紧握着装满水果的咬咬乐,一边啃得汁水四溅,一边对着我们“咿呀”发表长篇大论。快吃完时,他还会把咬咬乐在小桌板上敲敲打打,搜尽每一点遗漏的水果,然后心满意足地再次塞进嘴里。

二、技能大爆发的超能宝宝
如果说 2 个月的“咿咿呀呀”是来自外星的电码,如今的岁岁,已经开始尝试破译“人类语言”了。他会在委屈大哭时发出清晰的“mama”求援信号;在急着要吃的或想出去玩时,对着爷爷奶奶发出“yeyeneinei”的呼唤;偶尔灵光一闪,还会冒出一两声含糊的“baba”。第一次听到他叫“爸爸”时,内心偷偷狂喜,和岁岁妈分享了快乐。
探索世界的方式,也从“精准吃手”升级为“精准搞破坏”。他对左脚的袜子似乎有自己的想法,从来无法安分地待上十分钟。只要他一得空,就会把小脚丫抬到眼前,用双手精准抓住,嘴里发出一声类似“嘿呀”的呐喊,猛地扯下来,然后胜利地塞进嘴里品尝战果。抽纸巾、拍桌子、抓爸爸的眼镜、扯妈妈的头发……他像个好奇心爆棚的科学家,无时无刻不在用嘴巴检验世间万物的“口感”。
最棒的是,他已经能听懂自己的名字了。无论在做什么,只要听到一声“岁岁”,他总会迅速转过头来。如果是熟人,他会立刻回报一个大大的、不含杂质的笑容;如果是不太熟的面孔,他会警惕地瘪瘪嘴。在妈妈不懈的努力下,他还掌握了挥手“拜拜”这项重要的社交礼仪。这些微小却意义非凡的互动,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,他那个小小的脑袋瓜里,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飞速构建。

三、甜蜜的战线升级
2 个月时,我们的“战争”还停留在吃和睡的温饱层面。如今 8 个月,战线已全面升级为涉及人身安全、精力消耗和智力博弈的“持久战”。
“安全”成了家里的最高信条。爬爬垫旁围上了高高的护栏,床头贴满了厚厚的防撞条,所有玩具每天清晨都会接受酒精的洗礼,地板被拖得锃光瓦亮。有一次岁岁扶着围栏不小心磕到头,哭得梨花带雨,我出于实践的精神,也用同样的力度自己撞了一下……嗯,确实挺疼的。客厅几乎被改造成了他的专属游乐场,国庆假期,我和岁岁妈还跟风给他做了个“忙碌板”,挂在围栏上,看着他专注地拨弄着上面的小机关,我们相视一笑,感觉又能换来半小时的“和平时光”。
戒掉夜奶后,我们的夜晚迎来了久违的平静,大部分时候他能一觉从八点睡到天亮。但“入睡”这道坎,却变得愈发难啃。每天一进漆黑的卧室,他就开始演戏,先是假哭几声热热场,然后在床上站起来又坐下,爬来爬去。不知道是白天活动量不够,还是分离焦虑在作祟。偶尔夜里,他会自己默默坐起来,不哭不闹,像个小小的哲学家在思考人生,直到肚子的咕咕声出卖了他。昨晚凌晨三点,他就用这种方式叫醒我们,一口气喝了 220ml 的奶才满意地睡去。
值得庆幸的是,岁岁从小就不爱被抱着哄睡,这得归功于奶奶早期培养的“独立睡眠”好习惯。大多数时候,他会抱着自己的小布条,在床上翻来滚去,哼哼唧唧地完成自我催眠。墙上的那块大白板,依旧在默默发光发热。爷爷隽秀的字迹,记录着岁岁成长的轨迹:一顿奶,一顿辅食,一次午觉,一次洗澡……时光就这样被这些平凡的日常,推着向前,也推着岁岁,一天天长大。

四、小破坏神的杰作赏析
2 个月的“惊喜(吓)”是被动的生理现象,比如深夜拉了粑粑还漏了。而 8 个月的“惊喜”,则完全是他主动探索世界时,留下的让人哭笑不得的“杰作”。
每一顿辅食,都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。头几口,他还是个优雅的小绅士。几分钟后,画风突变,他开始伸手抢勺子,试图掌握“干饭”的主动权。于是,五颜六色的米糊糊,以他的脸为中心,呈放射状溅得到处都是。有次我只是随手摸了下胳膊侧面,竟然摸到一把中午吃剩的、已经风干的米粥渣……看着他那张沾满食物、却无比开心的小花脸,你所有的火气都会瞬间蒸发,只剩下无奈的笑和一个深刻的思考:等到了自主进食期,是不是每顿饭后都得直接拎去洗澡?
陪他在床上玩耍时,危险也总在不经意间降临。妈妈最爱和他玩“123 木头人”的游戏,他似乎天生就懂规则,每次都配合得极好。但有一次,当我喊完“木头人”一抬头,却发现他完全无视指令,正执着地爬向床头的插座,小小的食指已经跃跃欲试,准备探索那个神秘的“小黑洞”!那一刻,我和他妈吓得魂飞魄散,大叫一声他的名字。他回过头,脸上是全然的无辜和一丝被打扰的不满。事后,爷爷立刻用一块硬纸板,将那个危险的插座彻底“封印”了。

五、根深蒂固的父爱,和初见雏形的你
如果说 2 个月时,父爱是被动的、观察式的,只在他攥住我手指时才悄悄发芽。那么 8 个月的现在,这份爱已是互动的、深刻的,像一棵大树,深深扎根在我心底。
我不再只是换尿布、拍嗝的“后勤部长”,而是他最棒的“大玩具”。我趴在地上学动物叫,他咯咯地笑着爬过来;我把他高高举起,他的尖叫声能掀翻屋顶。我成了他的大马,他的爬梯,他专属的人肉摇摇乐。
他表达爱的方式也更主动了。不再只是被动地攥住我的手指,如今,当我偶尔早下班回家,他会兴奋地和我打招呼,却又害羞地一头扎进妈妈怀里,从臂弯里偷偷瞄我。然后,他会坚持跟着我去洗手、换衣服,全程伸着小手,执着地要抱抱。这种被需要、被认可的强烈感觉,让“父亲”这个角色,变得无比具体和强大。
最奇妙的是,我开始能从他身上,看到一个独立的“你”的雏形。他有了自己的脾气和喜好:钟爱那只小兔子牙胶,痴迷于一切可以旋转的玩具,每天早晚雷打不动地闹着要出门玩耍……坐秋千没坐过瘾,会紧紧抓着铁链不放手,那股执拗劲儿,像极了我。而他一笑起来,嘴角边就漾开两个浅浅的酒窝,那温柔又明媚的模样,分明就是妈妈的翻版。

六、当神兽遇上毛孩子
2 个月时,可乐还是个高冷的观察员,远远地审视着这个新来的小生物。如今,随着“小神兽”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,它俩的互动也进入了新篇章,岁岁开始对可乐“下手”了。
现在,岁岁一看到可乐,就会兴奋地大叫,挥舞着双手像在召唤。而可乐呢,也早已没了当初的警惕,它会打着满足的呼噜走过来,用头使劲在岁岁的小手上、腿上蹭来蹭去,然后“碰瓷”似的,软绵绵地倒在岁岁身边。岁岁会好奇地伸出“魔爪”,试图抓住那条毛茸茸的尾巴。他还不懂得轻轻抚摸,只是激动地胡乱拍打。可乐被抓到时,总是表现出超凡的耐心,最多只是无奈地长叹一口气。我严重怀疑,在它的猫科世界观里,可能把这个只会爬的“两脚兽幼崽”,当成了某种发育迟缓的同类。

于是,我和岁岁妈又多了个新角色——“跨物种外交调解员”,既要保护岁岁不被猫爪误伤,也要捍卫可乐“不被骚扰”的猫权。有时看着岁岁在地上慢悠悠地爬,而可乐则在一旁炫技地跳上跳下,那画面,就像一个笨拙的学徒在追随一个武林高手,充满了奇妙的和谐与喜感。
写在最后
回看 2-8 个月,这短短半年,却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。曾经的烦恼是“你怎么还不睡”,如今的烦恼变成了“天啊你怎么还不累”。养育的重心,从满足生存需求,变成了守护他的每一次好奇探索。
看着这个对世界充满无限热情的“人形永动机”,我心中涌起的,是无与伦比的骄傲和幸福。岁岁不再只是一个需要被精心呵护的婴儿,他正在成为一个独立的、拥有自己小小世界的“人”。
世界远比你脚下的这片爬爬垫更大、更有趣。别着急,爸爸妈妈会牵着你的手,陪你一步一步去探索。不过现在,在你踏上征服世界的旅程之前,能不能先放过妈妈那本就岌岌可危的头发?
系列文章
- 01. 岁岁的成长日志--岁岁出生了
- 02. 岁岁的成长日志--两个月大的娃
- 03. 岁岁成长日志--8个月的人形永动机【当前文章】